在中国核电起步的地方秦山,有这样一位“免检钳工”:从事核电核岛设备检修工作近30年,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零失误的记录,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核电检修人才,为秦山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就是中核检修有限公司转机专业工作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浙江工匠、中国核建集团“核建工匠”、“高级技能专家”荣誉称号的马法坤。
啃下“硬骨头” 打造“金字招牌”
秦山二期循环水系统鼓形旋转滤网反冲洗水泵是一台多级深井立式大型水泵,深达21米,重达2吨,由于海潮原因,其振动值经常超过限定值,严重影响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虽经多次检修,但无法彻底解决振动值超限问题。此时,马法坤挺身而出,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接到任务后,马法坤和他的团队连夜对检修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并对设备图纸和流程图进行了充分研究,根据测出振动数据报告,对问题原因进行了反复讨论和分析,发现是电机与泵产生的共振造成振动值超差。“病灶”找到后,马法坤和他的团队在模拟室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决定在电机与机座之间加一层垫片来减少振动值,设备回装后,试验一次性合格,振动值达标。人们称赞马法坤不愧为“检修工匠”。
在秦山一期114大修一台进口的空压机时,发现由于出口压力达不到设计功能,不能满足核电系统运行的需要。经解体检查后,进一步发现1级气缸、2级气缸的进出气阀组密封不严,产生严重泄漏现象,将严重影响电站大修进度,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马法坤凭借精湛的、独有的研磨手艺,把阀组上下两个密封面磨成了一块“镜面”,回装阀组和设备后,终于达到原有的设计功能,从而被核电业主方赞誉为“研磨圣手”。
2017年12月,中核检修首次承接海南昌江核电汽动泵全面解体检修任务。汽动泵是由汽机直接带动的特殊高速旋转离心泵,汽机与水泵共用一根轴,瞬间转速高达10000rpm,是核电站专设安全设备。马法坤临危受命,全权负责此次解体任务。解体前,他查阅了汽动泵的相关资料,仔细分析图纸以及泵的水力、流场、结构、承压边界、机械特性、材料等,同时制定了详细解体工作方案。解体作业时,马法坤发现触发器表面有缺陷,通过对零部件进行清理打磨,回装触发器,消除了缺陷。回装过程中,他对每一个零部件的位置、安装尺寸熟记于心,实现了一次性成功回装,并且脱扣转速,额定转速,蒸汽压力、泵水侧出口压力、泵体流量等数据全部都在合格范围之内,实现了试验一次性合格,实现了公司首次承接汽动泵全面解体检修任务的成功,为公司打开核电站汽动泵解体检修市场树立了“金字招牌”。
巧思善发明 示范传薪火
身为“检修工匠”,工机具的制作和专用工具的发明也是马法坤的强项。从业近30年来,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一股钻劲儿,在核电检修工作中先后发明了核岛轴流式风机叶轮的拆卸回装工具等十几种专用工机具。这些工机具的使用大大缩短了检修作业时间,节约了人力投入,降低了辐射风险,提高了检修质量,在核电检修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为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为高级工作负责人,马法坤思路非常清晰,他总是将每天要做的工作写在笔记上,然后“按图索骥”地往返于核电站检修的各个现场。工作中,他毫无保留地把自身“绝活儿”传授给了团队里的每个人,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尽快地适应新一轮核电检修的要求。通过发挥“传、帮、带”作用,变小我为大我,经过学习和锤炼,使工作团队成为一个技术过硬、战斗力强的高素质团队。
2017年7月,中核检修公司以马法坤命名成立工作室,旨在发挥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搭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工作平台,加强技能和技术人才储备和培育。截至目前,工作室共发表发明专利10项。
把生命交给事业,事业会循着生命的律动而绚烂多彩;把奉献装在心胸,心胸会因奉献的壮美而无比宽广。在核电检修的道路上,马法坤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源泉。(徐康)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