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到2017年,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让我对扶贫有了深深的情结。
尽管2018年初因提高驻村干部级别被“淘汰”回到单位上班,但从事的工作还是与扶贫相关,让这种不能驻村继续与乡亲们打交道的遗憾在另一个地方得以弥补,让这种似乎已经深植于我的灵魂深处的情结得以延续。
不同的是,原来是在一个村里操心着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现在是站在一个县的层面做着电力扶贫帮助全县贫困户脱贫穿针引线作,这要求我必须时刻关注着27万户100多万城乡居民用电的电压质量和用电需求,关注26个乡镇街道427个行政村扶贫产业发展用电是否及时到位?关注贫困出列村的生产用电项目是否竣工投运?关注脱贫摘帽的贫困户安全用电是否真正安全?更关注优质电能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点滴变化。
为了电力扶贫项目在纳雍县的落地,纳雍县的山山水水变成了我延续扶贫情结的见证。与世隔绝的小寨的农网改造工程何时启动?昆寨乡村村通动力电工程是否完工?奢嘎村的低电压治理工程是否还在继续?老百姓们还在为了电杆立在他家承包地里阻止工程施工吗?......。在爬山涉水,走村串寨的日子里,我看到多少电力人为了扶贫项目的落地,吃住在深山,风餐露宿在荒野,迎晨曦而出,踏明月晚归。
太多的辛酸故事,太多的汗水脸庞,夹杂着更多渴求的目光,在我的头脑里如影片一样展现,让我思考工作的方向,催我奋进不敢停歇。
还有那些在贫困线下挣扎的灵魂,那些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群体,让我牵挂,让我痛心。有时哀其不幸,有时怒其不争。与我同感的还有和我一道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拼杀的战友们。现实固然残酷让我们曾经想过放弃,但我们不敢停下前进的步履。越是有荆棘的地方越需要奋力前行,否则我们不但不能改变现状,反而让现状消弥了我们前行的动力。
虽然驻村的工作划了一个句号,但单位还在继续履行帮扶贫困村的职责,我还可以继续关注驻村扶贫工作的开展,用曾经的驻村经验与正在驻村的干部一起探讨如何让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效,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在多次进村入户后,毕节纳雍供电局定点扶贫沙包镇双山社区的村委一班人和老百姓与我又因扶贫结下新的友谊。
当然在内心深处对留下我心血和汗水的锅圈岩乡治安村还有无尽的牵挂。牵挂那里的贫困户现在的生产生活,牵挂苗族大哥老黄的养蜂规模是否扩大,牵挂村委的“战友”们工作还是那么苦吗?更牵挂书法扶贫培训班的孩子们的字写得怎么样了?
好在通讯发达,我们隔三岔五联系一下,了解村里的扶贫产业发展进度,蛋鸡养殖场的产量效益,为一项扶贫产业落地欢呼,为一项产业失败扼腕。在听到经过治安村的公路终于铺成沥青路,还划上了黄色的分道线,从此告别坑洼不平,车过如沙尘暴来临一般的历史,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村委的战友们再也不用为每天吃着灰尘处理村务工作了。村委肖主任家的几头牛终于卖了,四嫂再也不用为了这几头牛终日劳累得白发如雪,我也不再有帮助他们割草的机会了。
八小时以外的时光,利用社交软件建立了QQ群网上指导孩子们的书法练习,托人顺路为他们捎去练字用的墨汁和报纸,和他们隔空谋划参加书法比赛的作品创作。看着他们在通过QQ软件发来的过年时书写的春联,心里暖暖的。和他们相约用心学习,将来考到县城读高中时到家里来交流书法学习的心得,在课余再学习其他书体,让他们的书法水平步上一个新台阶。
如果不出意外,这个让我深深钟爱的扶贫工作还要持续到2020年,或许更久。感觉这种扶贫情结已经渗透到骨子里,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那些扶贫的人,扶贫的事,总是在夜深人静时常常想起。(李逍)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