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学过朱自清的《春》,经典的选段是要求背诵的,那时候觉得这样的要求很烦很多余,却又不得不耐住性子一字一句地去背诵,因为老师是要求班干部一个一个检查的。当时因为带着抵触情绪,压根就没心思去吸取和感受其中的精华和精辟之处,直到后来才后知后觉,作者笔下的“春”,画面感极强,寥寥数语便把读者引入其中,如观看三D电影般,仿佛那肆虐的风、馨香的花儿、抽枝吐芽的杨柳就在耳边、就在鼻翼、就在眼前。
曾经歌手董文华的一首《春天的故事》响彻神州大地,勾起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思和美好愿景。恰逢春天,周艳泓的一首《春暖花开》又引来我的感慨万千。几番细读海子的散文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越发对简单纯粹的生活充满向往,却又不得不在当下偏快的节奏里生活和工作,抽空看春暖花开、听知了叽喳、品秋收硕果、观落雪片片。
春天的美好,其实是欲诉还羞的。那些万紫千红在它大张旗鼓的召唤下招摇枝头,却时常要假装低调地吸引来蒙蒙薄雾为其披上神秘的面纱;蜜蜂在怒放的花海里流连忘返,带回沉甸甸的花粉酿造出无比的甜蜜,却悄悄地藏进了巢脾等待细心的人去发现和采摘;作为一年四季中拔得头筹的水果,樱桃也悄悄在一日茂盛过一日的叶片后面冒出绿油油的小果球,静静等待乍熟的惊艳和喜悦……
春天是一个神圣又神奇的季节,神圣之处在于仿若被赋予饱含希望的魔力,用温暖的怀抱和轻柔的抚摸孕育、催生埋在地底下的种子,然后让它们在夏、秋天的照顾下陆续繁茂、成熟、收获。为何会有“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大概也是因为这一点。春天刚刚来临时又像是一个性情古怪乖张的孩子,高兴时或艳阳高照、或和风细雨,闹脾气时就来个冻到人们怀疑人生的倒春寒,或是早晚温度天差地别的忽冷忽热,让你时常怀疑自己过了一个假的春天。
可能大多数人在未成年时都是有过相同的经历和感受的,对父母、老师说过的话、安排的事情充满着不屑又不得不去执行,却总会在成年踏入社会后认识到父母恩师的良言逆耳,正所谓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成了心服口服的真理。老人们总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希望能借此惊醒挥霍时光的儿童、少年、青年,回头想想,我们也曾是拥有千万黄金之人,只不过我们一路走一路丢,错过春天蓬勃的希望、辛勤地播种,也就失去了后续源源不断的动力、收获的喜悦。
春天过去了,来年还会再回来。花儿凋谢了,下一个春天还会再开。只不过岁月从来不会回头,同一朵花儿不会开放两次。“春季已准时地到来,你的心窗打没打开?对着蓝天许个心愿,阳光就会走进来。花儿已竞相地展开,你别总是站着发呆,快让自己再美丽一些,让世界因你更可爱……”悠扬的歌声里,我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春暖,花就会开。其实,看再多励志的书、听再多煽情的话,不如自己睁开眼睛欣赏春暖花开、张开手臂拥抱满满希望、迈开脚步踏上广阔征程。(彭玫)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