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青烟升起,如同对先人的思念,悠长绵延且细致。那时候,人们也许觉得清明燃起的缕缕青烟,可以向远方的亲人传递想念。
世间万物,千变万化,唯一没变的,只有文字。文字寄托着当时人们的情感,拥有承载着历史传承的作用,时间愈久,感情愈深沉。所以,我相信文字是有温度的,即使相隔千年也依然拥有某种力量让人可以感同身受。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
这首诗今天读来,却有那么一些哀怨,那么一些辛切,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相似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
近两年来,清明对我,似乎有了不一般的意义。这似乎多了份责任,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将清明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清明,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明明是生命开始旺盛的时节,明明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却处处透着死亡的悲凉,提醒着有哪一个重要的人已经不在了。也许是年龄渐长的缘故吧,似乎去年那个难熬的清明刚过,今年清明却又不期而至了。曾几何时,开始惧怕各种节日,尤其是这种充满着团聚与回忆的节日。欢腾气氛前的笑脸下呼之欲出的是望不尽的悲流,纷纷清明雨中,这断魂的路人想必都寻着来处吧。
如此,看雨,似乎也有了不一样的意境。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望着飘洒的细雨,便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相思。这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向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
时光似乎并未洗去往日的铅华,却让明天愈发模糊。或许来路归途并不重要,我们单单只是想要记住,年轮又转过,万物又复苏,这样的大好时光里,我们确实需要祭奠过去,这是一种自省,这是一种期待。
生而为人,需要有敬畏,需要有仪式感,对过去的敬畏,对生命的仪式感。清明,春之中,在生的浓郁气息中回味逝去的悲凉,确是对生死轮回,死而复生最好的诠释。
(龟兹矿业 杨梅)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